厦门武夷山旅游景点与厦门到武夷山高铁

发布时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厦门武夷山旅游景点,以及厦门到武夷山高铁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南平】这个夏天,我们逃进了武夷山

这么热的天

就应该逃进武夷山

吃一口溪水冰镇的瓜

看一场星辰下的山水剧

再听一曲武夷山的故事

……

思念之歌

许许多多的人来到武夷山,

或长在武夷山,

留下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故事,

最爱的父母、校园的挚友、青春的恋人

也许,一个转身你离开了武夷山。

在外披星戴月的你

在梦里是否遇见武夷山

遇见那些执念里的人和事

在外披荆斩棘的你

是否有几次回来武夷山的冲动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你看那街角和屋间暖黄的灯光

在远眺,在深情诉说,

武夷山一直都在,

等你回来!

平淡之歌

武夷山又是简单平淡的,

白云飘兮轻若絮,

生如梦兮淡如云。

闲暇时光,

指尖朵朵幽香,

一朵是柴米,一朵是油盐,

朵朵都是烟火人家的美好时光,

朵朵都是我们心驰神往的慢生活。

武夷山的平淡是真,

青石板路上的人来人往,

小桥流水畔的赏景品茗,

每一处景致都是生活,

每一种热闹都有纯纯的感动。

优雅之歌

优雅是武夷山与生俱来的气质。

就如盛开在氤氲江南里的一朵红莲,

绽放出优雅大气。

一方叮咚流水弹奏空灵之歌,

一方高山峻峰弹奏傲世之歌,

武夷山之曲在山水之间回荡,

细细聆听,

是多彩,是华美,是壮丽。

动人之歌

每一个与武夷山相遇的瞬间,

璀璨的星空,轻柔的清风,

温婉的水乡,幽美的桥廊,

都让人触手可及,也让人梦萦魂牵。

就像华灯初上时的印象之声

带你聆听武夷山水的独特魅力

带你聆听武夷茶的源远流长

带你在聆听武夷山的动人之歌

热情之歌

人和人之间并不遥远

因为某种味道就有了遇见

享同一种心情,尝同一种味道

就有了或深或浅的羁绊

就像武夷山的热情火辣

生活在武夷山

品一杯温热的茶

或尝一口辣食

这样的火热的味道像是

干了一杯高粱酒

无需多言

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情谊

这是武夷山和武夷山人的热情

四季之歌

年华似水,四季如歌。

武夷山是一支曲,

唱着四季的歌,

曲调轻柔,

蜿蜒着相思点点。

春去秋来,

四季轮回。

春来寻茶,

夏来赏花,

秋来看落枫,

冬来闻腊梅。

武夷山的四季与你常相伴!

武夷山,

为你守一世陌上花开,

为你谱一曲倾城之恋,

一生一钟情,一世一座城。

待你再来!待你归来!

这个夏天,一起逃进武夷山吧!

END

遇见福州

fztour

花样漳州文旅之声

zzlyj12301

厦门市文旅局

visitxm

宁德旅游

ndly12301

三明文旅

smta12301

莆田文旅

ptswhhlyj

文旅龙岩

WLLY0597

武夷文旅

npwyly

泉州文旅

qzswljt

平潭旅游

ptht61

转载来源:印象大红袍

福建:从鹰厦铁路开“驶”,驶入高铁时代

来源:台海网

铁路,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和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福建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铁路的运输保障。从无到有、由线成网,腾龙出海、填补海上铁路空白……目前,福建铁路运营里程达3774.3公里,其中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达1851.7公里,昂首迈入“高铁时代”。

这是福建铁路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最好的献礼,亦是几辈福建铁路人递交的完美答卷。

八闽大地,路网末梢,西北靠山,东南临海,境内山岭丘陵连绵起伏、河谷盆地错落其间,闽道更比蜀道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行路难、筑路难,福建只能依靠闽江和东海发展单一的水运交通。

1955年,这一形势发生了变化,福建第一条通往内地的运输大动脉——鹰厦铁路开建,福建铁路建设由此破题。

鹰潭铁路的建设场景 (资料图片)

破题:从鹰厦铁路开“驶”的福建铁路

作为全国继成渝铁路后第二条开工建设的干线铁路,鹰厦铁路起点位于江西鹰潭,在该地与既有的浙赣铁路接轨,进入福建后一路越过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跨过闽江、九龙江水系,穿过杏林海湾和厦门海峡,最终把厦门岛同陆地连接起来。

1957年4月10日,697.7公里的鹰厦铁路全线通车运营。当年,鹰厦全线累计发送旅客28万人次、发送货物175万吨。1958年,客货运输量分别飞速增长到198万人次、232万吨。

1959年,原外福铁路开通,结束了福州市不通铁路的历史。从鹰厦铁路开“驶”,福建与全国各地的经济交流通道逐渐打开拓展。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鹰厦铁路不断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运输能力。

1993年12月28日,全线开通电气化,投用电力机车。

2000年11月10日,全线完成电气化铁路改造,运行速度得到提升。

进入21世纪后,这条功勋铁路“老骥伏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它亦成为连通海丝和“陆丝”的重要货运通道。

2004年,鹰厦铁路开行厦门港至三明和新余铁矿专列。

2015年8月,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厦门)正式开行。

2016年6月底,厦门前场铁路大型货场正式竣工开通,内陆地区货品通过鹰厦铁路运输抵达厦门,再从厦门口岸运往世界各地。

5年来,去程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88列、中亚班列114列。承载着这条现代国际物流“巨龙”,助力厦门打造千亿现代物流产业链,鹰厦铁路正在成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引擎。

列车在鹰潭铁路上驰骋。 (资料图片)

奋进:率先实现“市市通动车”

据统计,改革开放初期,福建省铁路营业里程仅为1630公里,不到全国铁路网总规模的2%。铁路的“短腿”成为制约福建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

从国家“九五”计划开始,福建铁路建设提速,建设了横南铁路、梅坎铁路、漳泉肖铁路、赣龙铁路,出省通道增加到4个。

尽管如此,福建省铁路落后的状况还是没有根本改变。

从“十五”规划开始,福建铁路建设获得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进入了翻天覆地的“嬗变”期。

2002年1月23日,温福铁路列入国家“十五”计划。

2004年12月,原铁道部与福建省政府签署协议,开启了省部合作的序幕。

伴随着宏伟规划,一条条高速铁路如雨后春笋,在福建土地上拔地而起。

2009年,我省首条快速铁路——温福铁路牵引福建铁路迈上了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2010年4月26日,福厦铁路横空出世。2012年6月29日,龙厦铁路踏歌起舞。

作为杭深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厦铁路将我省5个经济中心城市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融入国家东南沿海交通网络。

闽粤千里一线牵,杭深铁路继续向南拓进。2013年12月28日,厦深铁路开行,沿线漳浦、云霄、诏安等8个县市一步迈入“动车时代”。

自此整个东南沿海快速铁路贯通,深圳、汕头、厦门3个经济特区连成一体,形成了一条“黄金走廊”,助推沿线地区的产业升级。

就在同一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发挥福建独特的区域优势,海峡西岸快速铁路网的建设进一步融合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中。新线开通运营的汽笛声,在八闽大地此起彼伏。

同年9月26日,向莆铁路贯通,开辟了福建第一条连接中部和内陆大腹地的现代化铁路。它进一步推进山海协作,拓展莆田湄洲湾港口腹地,实现港口资源共享。

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开通。这条铁路连接京、闽、台,同时串起沿线武夷山、三清山、婺源、黄山等众多著名风景区。“中国最美高铁”带动效应显著。游客纷至沓来,带动了武夷山茶、旅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省铁路建设年均投资200亿元以上。高、快速铁路里程从500多公里跃升到1570公里,进出省大通道从四个增加到九个,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市市通动车”的省份。

“十三五”我省继续积极推进完善铁路网,累计完成投资1034亿元,新增铁路通车里程650公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交通建设提速增质。

2012年,龙岩至漳州高铁成为闽西老区第一条高铁。

2015年12月26日,赣(州)瑞(金)龙(岩)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2018年12月,南(平)龙(岩)铁路结束了永安、漳平两地不通动车的历史。

南龙铁路与合福高铁以及杭深、龙厦铁路一起形成高等级快速铁路环状通道,使福建省内连接地市快速铁路环线封“口”成形。

高铁不仅在陆地飞驰,而且还“腾龙入海”。2020年12月26日,被誉为“海上最美高铁”的福(州)平(潭)铁路正式运营,中国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也同期开通,结束了平潭岛不通铁路的历史。

福平铁路在福州枢纽与合福高铁、杭深铁路、向莆铁路等连接,进一步完善了闽东北区域铁路网,带动区域整体开放开发。

如今,从福州出发,到厦门只需1.5小时,到温州只需2小时,到杭州只需2.5小时,到深圳只需5小时,到上海只需3.5小时。

福建铁路网也成为全国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南北纵向路网成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的快捷路径,东西横向路网搭建了东南沿海通往中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

合福高铁西岭互通特大桥 王福斌 摄

展望: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三五”期间,福建昂首迈入高铁时代:铁路运营里程达3774.3公里,比“十二五”末增长18.1%,其中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达1851.7公里。

作为海丝核心区,通过铁路网,福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连接了起来,沿线人流、物流、资金在福建汇聚,形成加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黄金通道。5年来,福建境内完成客运发送量5.45亿人次,同比增长59.8%,累计完成货运发送量5617万吨。

对现有路网进一步优化提高,未来福建的高铁迈向新时代建设发展之路。

根据《福建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规划路网规模约2145公里,总路网规模将达6828公里。

目前多个铁路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越来越多的县城将陆续汇入福建高铁网。

兴泉铁路建成通车后,将结束福建宁化、清流、明溪、大田、德化、永春不通火车的历史,福建超过90%的县城都将步入“动车时代”。这条铁路联通浩吉铁路煤运通道,带动泉州港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对形成连接东南沿海与华中、西南、西北等内陆地区的铁路通道具有重要的意义。

浦梅铁路建成后,将与赣瑞龙铁路、龙漳铁路、杭深铁路福厦段、昌福铁路形成闭环,扩大环闽动车圈的辐射范围,进一步带动福建西部山区,特别是革命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预计未来5年,我省90%的县市都将通高铁,各设区市间2小时通达、都市圈1小时通勤、设区市至所辖县1小时基本覆盖……一个多层次轨道交通网正在八闽大地上徐徐铺陈。

老福州火车站 (资料图片)

讲述>> 福州火车站:与福建铁路网同频“脉动”

台海网7月13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今年“五一”节当天,福州火车站刷新了日均客流量纪录:24小时内接待了12万人次的旅客。

从无到有,从简朴建筑到具有现代化元素气息的枢纽型车站,走过63年的福州站,它与福建铁路网络同频“脉动”。

1957年鹰厦铁路建成通车,1958年,福州站开站。

福州火车站客运车间副主任黄榕成,1987年退伍转业到福州站工作。“那时候的福州站就2个站台面、4条股道、一个不到千人规模的候车室。”黄榕成说,那时候一天十七八趟旅客列车,旅客发送3000多人次,大部分是往北京和重庆方向。

进入21世纪后,福建吹响了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号角,福州火车站的建设成了全国路网建设规划的重点工程之一。

2002年11月26日,坚守了44年的福州站被爆破拆除。2年后,2.1万平方米的新福州站建成。2010年4月,高铁车站福州南站建成,设计年发送旅客1600万人次。2015年1月20日,福州站北站房启用。

至此,福州南站与福州站一南一北,相互呼应。

新福州火车站 (资料图片)

以往每到春运,日均发客突破万人次已经是车站的极限能力。“春运更是一票难求!”黄榕成十分感慨。“旅客同志们不要急,先上后上都一样,大家都坐在地板上。”这句旅客搭乘棚车时的顺口溜他至今难忘。

如今,福州车站由“末梢”向全国重要交通枢纽站华丽转身。黄榕成每天带领同事们要负责接发车次超过200趟,节假日经常要承受日均10万人次的客流量。“省内1小时、2小时即达,北京都可以当天折返。”黄榕成表示。目前,福州车站日均发客8.1万人次,其中福州站5.7万人次、福州南站2.4万人次。

从老站房到新站房,变化的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提升,更多体现在服务理念的升华上。

9大自动化系统上线,全面推行电子客票和“一证通行”,大力推进高铁联程中转“零换乘”,新福州站为旅客提供更为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福州站还推出“海峡情·王威服务台”品牌服务链建设,实施“爱心一卡通”服务,并与全国30多个客运站联手推行服务台+互联网服务,满足了各层面旅客的不同需求。

追随高铁的铺设,福州站跑出了科学发展的“高铁速度”。(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讲述>>>

一家三代人逾60年的铁路情缘

从建设到守护接力前行

王闽黔,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平工务段邵武路桥车间班长,一家都是铁路人。祖孙三代接力前行,谱写了逾60年的铁路情缘,更见证了日新月异的铁路发展史。

王闽黔的父亲王昭俊曾是一名铁道兵,1951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因抢修被炸毁的铁路立下军功。从战场上回国后,身为贵州人的王昭俊来到福建,参与了鹰厦铁路的建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移山填谷、开海筑堤,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与汗水。

从部队转业时,王昭俊申请继续留在鹰厦线,成为一名普通的铁路养护工。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只知道是党和国家培养了自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火线入党的他,把每年的7月1日当成自己的生日。

1987年,王闽黔“子承父业”进入南平工务段,接力成为鹰厦铁路的守护者之一。从拿到桥隧工中级工证书开始,相继成为全段桥隧工第一个技师、第一个高级技师,并成为铁路局“模范技师”,王闽黔在自身成长的同时,也见证着福建铁路事业的发展。

桥梁、隧道、涵渠是铁路桥隧工主要维护的三大设施。王闽黔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主要以目测方式对这三大设施进行检查,使用的都是钢卷尺、检查小锤等简单的工具。随着科技发展,维护设施的手段也趋于多样化。现在检测桥梁步行板,通过钢筋探测仪就能检测步行板钢筋布局的情况,通过回弹仪就能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如果有必要,还使用无人机进行拍摄。

如今,守护铁路的接力棒传到了王闽黔的女儿王梦琦手中。从小感受着长辈们对铁路事业的热爱,高考填报志愿时,王梦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铁路院校。

2019年,王梦琦从兰州交通大学铁路信号专业毕业,成为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电务段信号中修车间的信号工。

王梦琦所在车间承担着包括鹰厦线在内的福建省所有铁路信号设备的中修任务。日常作业都是重活和累活,而王梦琦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服输,与男职工干一样的活都不会落下。

如今,她的人生轨迹,和爷爷、父亲在鹰厦铁路上重叠在了一起。王梦琦说:“爷爷和父亲都是我的榜样,现在我和爷爷、父亲一样,成为一名铁路人,为铁路建设发展而奋斗。这,是一个铁路家庭代代传承下来的敬业情怀。” (记者 张颖 通讯员 阳豆 沈经伟)

铁路先行,奋力谱写福建篇章

——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

经过广大铁路工作者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我省已基本形成铁路建设发展新格局。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认为,我省铁路建设成就斐然,突出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形成了一小时、两小时通勤圈,人们交通出行的时间成本大幅度降低;二是促进了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福州、厦门、泉州三个省域中心城市地位更加巩固,以福州、厦门为核心的闽东北、闽西南都市圈初步形成,并带动形成了福厦城市连绵带;三是基本形成了环八闽城市带,南龙铁路与福厦铁路闭环后,山海协作驶入快车道。

朱四海认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我省要深入实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战略。他建议,未来福建高铁应当着重三个发展方向:一是加快形成县县通高铁新局面,与已经实现的县县通高速形成“双高”交通发展新格局;二是加快形成以福建为中心,连接“两岸、两洲、东西、南北、路带”五条互联互通战略通道,打造连接海峡两岸、连接长三角与珠三角的铁路新通道,打造中西部出海铁路新通道,打造连接东北亚与东南亚国家、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铁路新通道;三是加快布局建设海铁联运重载铁路集疏运体系,释放我省的港口岸线资源优势、培育海洋运输新能力。(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